中鋁網訊 僵尸企業出清路線圖日漸明晰。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外界吹風:用3年時間完成處置345戶僵尸企業的任務,這比今年初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更進了一步。
“345戶,國資委講得這么具體,說明僵尸企業的定性、定數量、定單位、定時間的‘四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就到了實施階段?!?月25日,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至于哪些央企或央企子公司被納入這345戶當中,李錦表示并不知情,而張喜武也沒有在發布會上透露,但記者多方采訪獲知,第一批僵尸企業名單將會在近期公布,鋼鐵和煤炭企業占了相當比重,處置的焦點集中在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上。
劃定標準
5月1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國務院國資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工作方案的匯報。
會議公告并未涉及匯報的具體內容,但作為“去產能”過程中的“牛鼻子”工程,清退僵尸企業的工作任務是不能回避的。5月24日,一位來自資源型央企的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資委已經理清僵尸企業的名單了。
“國有企業是供給側改革主體,目前央企層面的供給側改革3個突破點是減少層級、壓減產能、降本增效?!崩铄\說,“壓減產能的標志是完成處置345戶僵尸企業的任務,也是國有企業供給側改革邁開重要的一步?!?/span>
事實上,今年1月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便已披露,國資委研究制訂工作方案,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僵尸企業處置主體任務,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項工作。
接近國資委的一位消息人士日前告訴記者,處置僵尸企業的方案已經制訂完畢,名單會分批公布。李錦也認為,從國資委公開表態來看,定性、定數量、定單位、定時間已經明確,否則不會具體到345戶上。
分類處置
對于4萬多家央企及其子公司來講,345戶并不是僵尸企業的全部,僵尸企業的總數到底有多少,這還是一個謎,而謎一樣的還有僵尸企業的成因。
“僵尸企業的出現有3個主要成因:一是改制成因,初期國有企業改革盛行部分改制而非整體改制;二是歷史成因,一些當時因需成立的臨時性企業遺留下來;三是企業自身經營機制原因?!眹Y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絳認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指出,選擇性產業政策和地方保護是僵尸企業的制度性成因。
“地方政府出于增加GDP和稅收的考慮,普遍采取給予土地、稅收優惠和放寬環保、能耗、溫室氣體排放等監管的方式招商引資,不但造成過度投資從而催生大量過剩產能,也使得一些低效率的企業能夠依靠補貼或減少成本支出而生存下去?!秉S群慧說。
與此同時,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制約僵尸企業按市場規律退出,僵尸企業退出的最大阻力是人員和資金問題。
黃群慧調研發現,企業破產后會造成大量職工下崗,如果不能給這些下崗職工提供失業后的生活保障、妥善安置他們再就業,可能會影響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只要企業能夠按期償還貸款利息,銀行就能維持好看的“報表”,企業破產則會導致銀行壞賬問題暴露。
“最終還要落在這345戶怎么處置的問題上,包括錢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關鍵還在這兩個問題上,這是焦點?!崩铄\稱。
至于如何處置,李錦認為,一種是兼并重組,另一種是清退破產,破產清退的比例應該比此前預期的要多一些,權威人士訪談說長痛不如短痛?!敖衲暌詠?,借需求側發力很多產能過剩行業的僵尸企業重新開工復產,回光返照,但是還是要下決心處置僵尸企業?!?/span>
黃群慧則認為,僵尸企業情況千差萬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處置辦法,而應抓住重點、分類化解、精準施策,協調推進。
此前國務院曾提出,對僵尸企業加強分類指導,對不符合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重組,對持續虧損3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
來源:中鋁網